医药人才网,专业的医药求职招聘网站 招聘热线:0755-33525761

1
2
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动态

我国药企6大经典路径

医药人才网 发布时间: 2015/10/26 8:38:58

 

由于国内医药市场的蓬勃发展和国家鼓励进口的政策显效,我国医药贸易顺差在逐步缩小,“十五”期间医药出口额复合增长率达37.77%,“十一五”期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贸需求有所萎靡,复合增长率下降到19.22%,到了2012年开始,仅有个位数的增长。2014年我国医药产品实现出口550亿美元,同比增长7.38%。        
                    近几年,我国医药出口低速增长,药企已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产品出口,而开始选择从更多方面、采取不同的路径、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去走好国际化之路。

路径一:与国际制药企业频频合作

跨 国公司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大于竞争。在阿斯利康中国及香港地区总裁王磊看来,竞争是良性的、提高彼此能力的过程。期待更多本土药企跨出国门,收购外企。 如果收购不了外企,也可以尝试收购外企的某个治疗领域或某个产品,因为外企也在考虑退出一些成熟的治疗领域。国内市盈率那么高,本土企业完全可以借船出 海,与外企共同研发一定是提高创新能力的一条出路。

路径二:原料出口升级为制剂出口

在11年前,浙江华海药业就开始布局制剂国际化发展战略。经过11年的深耕,目前华海药业成为迄今为止全国家,也是目前我国一家制剂规模化出口美 国的制药企业。公司围绕特色原料药、欧美仿制药、国际原研厂家合作等方式,在产品研发申报、质量控制、规范市场销售网络构建等多个方面均已具备成长为全球 一流仿制药企业的条件。

那么制剂出口还需要做哪些工作呢?开元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燕立波表示,一是提高研发能力;二是高度国际化,目前中国设备、人才、辅料都已经有很好的基础;三是持续的研发投入;四是产品线;五是经营、管理、合作和认证。

路径三:外延式并购打通国际市场

随着公司现有业务和组织架构逐步理顺,外延式并购将成为2015年的主旋律,有望打造更多利润增长点。昆药集团董事长何勤不久前透露。

昆 药集团出资2.94亿元收购已经占股50%的中外合资子公司昆明贝克诺顿(KBN)49%股权,并将在未来继续通过旗下的美国子公司KBN国际收购余下的 1%股权,整体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控制KBN100%股权。昆药集团的收购战略则被业内点评为通过全面控制KBN打通了一条与国际化大公司深度合作、进 入国际市场的道路。

路径四:全球视野下研发真正的新药

近年来,全球重磅药物不断出现, 如去年吉利德上市的丙肝药物Sovalid,上市一年后销售额就达到160亿美元,这在整个医药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在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看来,只有 自主创新,为中国老百姓提供用药保障,加快药物开发,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在新一轮全球医药市场竞争中不至于进一步与世界水平拉大差距。

通 过1~2个全球创新药,迈入美国市场是亚洲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是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公司的前提。恒瑞近年来不断将自主开发的创新药、新分子带入欧 美市场,挖掘新的国际商机。据介绍,2009年,恒瑞个治疗糖尿病的DPP4抑制剂进入美国;2013年,同样也是该疾病领域的制剂GPR40进入了 美国FDAⅠ期临床;2015年,肿瘤治疗领域的HRE-2抑制剂也进入美国Ⅰ期临床。目前,恒瑞已经有19个原料药、17个制剂产品分别进入美国、欧洲 和日本。这些品种已经进入高端市场进行销售。海外市场空间比国内更加广阔,也有助于打开公司市值的天花板。

此外,一些企业也在新品研发上增 大了资金投入。正大制药董事长谢炳表示,正大集团十分重视新产品研发,并设立了新产品研发部门。以2014年为例,研发资金投入占销售总额的8%~9 %。到今年上半年(至6月30日),我们的研发总开支超过10多个亿,占公司收入的13.7%。

路径五:中药企业国际化的六大步骤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的10年内将在世界上全面兴起。

数 据显示,我国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在亚洲、北美和欧洲,其中亚洲市场占据三分二的份额。近年来,日韩两国的中成药发展日渐迅速,凭着技术、资金等优势在全球 范围内推销,得到了不俗的成绩,已成为我国中医药国际化道路上的强劲对手,但市场份额低、国际竞争力弱、质量标准低等因素却一直困扰着企业推动中医药走向 国际化。

有专家曾提出6点建议:对传统中成药进行再开发、制定中药标准、保护和发展药材资源、培养中医药人才、在国际上大力推行中医药文化、以我为主保护特色为主方向。中医药冲出国门将是药企国际化发展未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路径六:海归助本土企业开阔国际视野

前美国FDA高级评审官、USP/WHO生物等效性PQM相关咨询顾问张袁超博士认为,中国药企国际化的短板一方面是企业对法规的认识不够透彻,另一方面,在全球注册及合作研发中对药物开发过程的理解不够深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归、千人计划专家活跃在国内医药研发舞台上,这些具备国际化视野的资深专家凭借多年的国际开发经验,在项目立项之初就对产品研发和申报策略、临床计划等进行全盘驾驭。

张袁超博士表示,国际化合作中,不少企业也是看重海归专家,他们具备丰富的研发注册经历,虽然各人背景不同,出发点不一样,但对药物开发过程有娴熟的理解。此外,通过长期密切的国际间交流,也看到了国内研发人才的快速成长。

恒瑞以及华海近三年的营收都有上涨的趋势,他们的国际化之路路径又是如何呢?

 

   医药英才网http://www.medejob.com

 

【免责声明】

医药人才网发布的资讯,是为传递共享信息为目的,不以赢利为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本站转载的部分资讯稿件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